夜间
笔趣阁 > 捡漏 > 2626 还有十分钟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s://www.biquke.vip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姜真人转过头来看了看金锋冷冷说道:“不管你们一起不一起。只能拓一份。”


“行!”


对方收了钱之后也不吱声,带着三个人径直往楼上走。


藏经楼的大门也随之关闭。


“谢谢。谢谢你小伙子。”


到了楼上按照顺序金锋跟那爷孙俩排在最后,就站在楼梯过道边耐心的等待。


身边的老爷子姓秦,是天安省省书法协会的会员。这次带自己的小孙子过来是为了瞻仰这地方名动天下的三宝之一。


除了瞻仰之外,还要做另外一件事。


简单的交谈之后,金锋已经了解到事情的原味真相。足足愣了三秒才反应过来。


“拓印也收钱?!”


秦大爷赶紧冲着金锋比出禁声的手势,偏头看了看周围低低说了一番话。


“这只是拓阴符经复刻版的钱。要想拓赵孟頫的松雪道德经,至少也要这个数。”


“十万!?”


“网上不是有这个拓本卖吗?干嘛非得要来亲自拓?”


秦大爷看金锋的眼神有些不对劲,明显的带着些鄙视:“这个是真碑拓本,一千多年的老原件。可以传家的啊。”


听到这话,金锋身子震了震,明白了过来,忍不住抽了两声冷笑。又复叹了口气。


这地方除了明太祖下令、龙虎山张宇初亲自编纂的正统道藏之外,还有另外两件一等一的重宝。


一件是唐代石刻老子坐像,一件则是赵孟頫的松雪道德经石刻以及阴符经的附刻本碑文。


所谓的附刻本指的是古籍中刻在他书的卷后,而其著作人又和所附之书的著作人不是一人,在著录时则另提出记其版本,称为附刻本。


在原本刻本消失的情况下,附刻本同样的弥足珍贵。


秦老爷子跟他的小孙子这次来就是为了拓印那阴符经的附刻本。正如秦老爷子所说的那样,真碑原本不但可以传家,更可以卖钱。比起网上那些拓本珍贵了何止十倍。


不为别的,就是保真!


若不是亲眼目睹亲身经历,金锋还真的从来没想到过,在现在这种时代,竟然还有这般匪夷所思的骚操作。


阴符经附刻跟赵孟頫的道德经,那可是国之重宝!


这帮牛鼻子,品行都他妈堕落到这个地步了么。拿国宝卖门票就算了,还他妈拿国宝做摇钱树和赚钱工具。


简直又刷新了金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。


以前的佛界也有这种不要脸的勾当。曾经会长空智就把佛顶骨拿出来让国内的三个千亿级富豪瞻仰,并且还让他们亲手顶敬膜拜佛顶骨。


收费标准,一个人一个亿。


当然,这笔钱是通过捐赠的形式。


比起空智来,这里的道士明显的差了一大截。但是,每一天都有人来拓印两个真碑,一天的收入也是几十万。


这么一算,一年的收入那叫一个恐怖。


“秦大爷,你老就这么舍得?”


秦大爷无奈的叹气低低说道:“不舍得又能咋地。以前我小时候那些碑林随便临随便拓,后来全被那些鬼六子画圈收费不让搞了。”


“还美其名曰保护。”


“保护个吊烟。有关系的还不是一样的拓,完了再拿出来卖钱。”


“这里还好。明码实价童叟无欺。给钱就能拓。”


这话让金锋接不了口,心里头满不是滋味。


秦大爷说的每一句话都不是虚言。


像神州四大碑林中的第一的古都安碑林。里面杵着11000余件石碑,其中国宝级文物134件,一级文物535件。著名的昭陵六骏有四骏就在那碑林当中。


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、注解并书写,太子李亨篆额的《石台孝经》。


秦朝宰相李斯的《峄山刻石》临碑。王羲之《乐毅论》、《十七贴》、《冯摩兰亭》、《褚摩兰亭》以及《唐集王羲之圣教序碑》这些国宝级的碑文……


现在别说是去拓,就连照相都是严禁禁止!


寒风中秦大爷爷孙俩冻得直打哆嗦。小秦溱的鼻子冻得通红不住的跺脚取暖,低低的询问什么时候才轮得到自己。


金锋不动声色找到了那姜真人悄悄递了一叠钱过去,姜真人收钱也是心安理得,当即就挥手点头,示意秦大爷先进来。


不大的小房间里的墙上,镶嵌的就是国宝阴符经的附刻本石碑。


原先石碑面上那是有夹胶玻璃罩起来严加隔离的,现在玻璃罩已经打开。


阴符经也叫作黄帝阴符经,传闻是黄帝所做,但后来又加了鬼谷子、伊尹、太公、范蠡、张良、诸葛亮的注解,全文共计1050个字。


在这里的阴符经附刻本说是当年的王重阳所写,后来又由丘处机附刻注解,绝对的是珍宝中的珍宝。


经过多少年风雨的侵袭和岁月的磨砺,石碑已经老旧不堪,裂缝道道,沧桑满满。


当年东瀛狗来这里的时候,对这个石碑那是赞不绝口。


为了搞清楚驻扎在这里的大毛子罗刹国的动向,东瀛狗以金钱开道获取了主持的信任。


后来天都城沦陷,这里意外的得到了最安全的保护,跟东瀛狗当时的战略不无关系。


没几分钟轮到秦大爷上手。


秦大爷早就将准备好的一些列家伙什摆在一起。


拓印碑贴那是一门久远的技术活,一般人玩不动。在古代的时候,这种技术活那是需要最专业的人才才能做。


现在,更不用说。


中药白芨水,刷子,墨汁,生宣、拓包……


前一个人走了之后,秦大爷即刻上手,用抹布擦干残留在石碑上的水渍。


小秦溱也在这时候上前帮忙,用卫生纸将每一个石刻文字擦得干干净净。


这是最基本的一步。


清理干净石碑之后,秦大爷开始刷上白芨水,挨着挨着的涂抹均匀,小心翼翼牵起生宣纸覆盖上去。


因为拓碑是有时间限制的。毕竟这么多人等着,因此,秦大爷也是异常的紧张。


要是拖延了时间,那是要重新交钱,秦大爷可没那么多的钱。


生宣牢牢的粘贴紧石碑,用油漆滚筒使劲碾压去走空气,跟着开始用棕刷敲打,使文字凹入。


这个也是极为考技术的一个环节。既不能用力过猛,以免拓纸破裂。也不能用力过轻,这样拓出来的字体就会不清楚。


等字全部均匀凹入之后,秦大爷挨着挨着检查了一遍,轻吁一口气,随即开始最重要的上墨。


上墨之前秦大爷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,双手各执一拓包。


左手拓包沾墨汁,右手拓包则负责均匀左手拓包的墨色。两拓包相互捶打,左手拓包引墨汁至右手拓包,使之墨色均匀。


等到拓纸七八成干时迅速用拓包上下来回渐次密集捶打。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,渐次密集吋吋相连。


捶打的同时更要连续地不轻不重地先纵后横或先横后纵地上色。


连续的上墨三次,逐次加浓,渐渐地,那碑文上的字体逐行逐片的显露出来。


“天性,人也;人心,机也。立天之道,以定人也。”


“天发杀机,移星易宿;地发杀机,龙蛇起陆;人发杀机,天地反覆;天人合发,万化定基。”


“天生天杀,道之理也。”


连续不停捶打上墨三次,年过六旬的秦大爷也是累出了一身的汗水,面色通红汗水长流,气喘如牛,脚步径自有些踉跄。


“还有十分钟!”


一边的姜真人手里拿着个阴阳环不住的扭动曲折,目无表情的念出最后的时间。


最重要的一步做完,剩下的一步就是取下拓片。


取下拓本的最好时机是拓本八至九分干时最为恰当。


若尚湿即急于取下,则很容易破裂。


也就在这时候,秦大爷出现了点意外。


劳累过度的他在取下最后半截的时候,脑子一顿,双脚一软径自跌落下来。


哗啦一声响,生宣被撕成了两半,彻底废掉。


倒在金锋怀里的秦大爷眨眼一看,当即就痛哭出声,


来不及跟金锋道谢径直转过身去冲着那姜真人颤声说道:“姜真人。我再拓一次行不行?”


“求求你。”


“不行!”


“姜真人,我人老了,刚才头晕,我再拓一次,就一次……”